找到相关内容386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僧伽良知与使命

    现实生命的虚幻不实,进而认识生命宇宙的真相。再者,社会学术的立场是从假设问题、探讨问题开始下手,世间学术没有谁说是权威,以证据为准,今日定律以后会被推翻,而佛法是从圣言下手,佛法有经典做为思想依据,这...或是语言的比对,或实验,或统计,之后加以逻辑的推理而后归纳演译要求创新发明才是好的,而这些思考方式都是所谓识性分别。佛法的思维从三的立场,而佛弟子即根据于圣言而去加以推证建立比量,在这样的比量含有...

    惠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20769692.html
  • 即生成就的简单法门

    使用十万个不同的仪器去观察也是得不出一个尽善尽美的结论,因此我们相信因果就必须以佛教里的圣言为准,以前高僧大德们的开示训诫为证。虽然肉眼看不见,但因果确确实实是存在的。就像龙树菩萨所说:“用刀割身体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|学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2/1848122257.html
  • 佛教中的一点宇宙观

    》所谓“觉明为咎”者,让我们成为众生,枉受轮回。但此理甚为复杂,难以尽述,怀疑惑之诸君,可细研《楞严》,或可探知此理。真如此,则于佛法圣言,不再怀疑讥谤矣。 ...

    徐进

    |科学|宇宙观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1/0940306369.html
  • 发菩提心与五类往生

    高下故。《四十二章经》云∶“汝等比丘知我说法,犹如食蜜,中边皆甜”。《楞严经》云∶“归元性无二,方便有多门”。李炳南老居士也提倡博闻,以圣言为依,能远离凡夫见地,开真智慧。   再者,何谓“专”?...

    徐进

    |菩提心|往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1/0945446370.html
  • 佛教中的一点宇宙观

    甚为复杂,难以尽述,怀疑惑之诸君,可细研《楞严》,或可探知此理。真如此,则于佛法圣言,不再怀疑讥谤矣。 ...

    徐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63139762.html
  • 发菩提心与五类往生

    边皆甜”。《楞严经》云∶“归元性无二,方便有多门”。李炳南老居士也提倡博闻,以圣言为依,能远离凡夫见地,开真智慧。  再者,何谓“专”?窃以为,并非寡闻、寡行为专;心无杂染为专。如果我们心中夹杂着太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62440510.html
  • 《般若与老庄》序

    的大量佛教著述中,特别在隋唐佛教宗派的著述中表现尤为突出。他们在论证中经常利用的方法有二:一是借助〞圣言〞,凡是佛经上记载的是佛和菩萨的说法,甚至某些著名高僧的言论,皆可作为立论、论证的不容置疑的...

    杨曾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62343126.html
  • “发菩提心 一向专念”随笔

    专念”落实在闻思修中,首先要做到以圣言(解脱者的如实知见)为标准来衡量一切,而不能仅凭一己之见来臆测。如关于菩提心,就不能单纯的理解为行善之心,若粗泛的认为是度众生的心亦欠圆满。必须依照经论所示:...

    隆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2846141.html
  • 《唯识二十论》简介

    而后知。大觉证真,方知唯识。凡夫不知,依圣言。以是因缘,成唯识义。(4)释友教难:但诠心内自识所变,非遮心外他识有情。自他展转互为增上,令各自识变自似相。既非外境而有外识,善巧无边,成唯识义。(5)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3047192.html
  • 论晚明禅学中兴(续)

    ldquo;不立文字,直指人心”的调整和反动,文字禅的基本特征,乃是研究式解悟与参究式证悟相结合或融通。据此,明末丛林把文字禅的效用与经藏言述的圣言功能结合起来,其文字禅,不仅指涉狭义上的公案...应该承认,紫柏对文字禅思想和佛语经教圣言功能的推崇,同样针对明末禅流把经教拒之门外的陋习时弊,出于维护佛教完整性的现实考虑。明末禅流之拒斥经教,以至于“饱食终日,游谈无根”,...

    陈永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01755585.html